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她有一个可爱的绰号——小苹果,甜沁着藏区群众的心。她就是我市隆兴镇的*委委员、援藏干部熊艳菊。
年8月,带着一份赤诚,带着一颗爱心和努力为藏区作点贡献的想法,熊艳菊选择了援藏,从川西平原到了平均海拔米的甘孜州白玉县,开始了她为期两年的援藏之行。熊艳菊一踏上高原就努力把自己融入白玉县,多次参演由援藏干部改编创作的歌舞《白玉小苹果》,与四川省送“文化下乡”工作队一起到阿察、河坡等乡镇演出,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喜爱,走在大街上,时常有群众呼喊“小苹果,她是小苹果”。
不畏艰苦
迅速进入角色
去年,熊艳菊主动申请到白玉援藏,挂职白玉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从未踏足过藏区的熊艳菊,到白玉不到一周,就深入到所联系的乡镇赠科乡熟悉情况。赠科乡距县城83公里,坑坑洼洼的土路就有60公里,交通极其不便,往返一次要五六个小时。赠科乡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是白玉县典型的纯农区,主要农作物以青稞、小麦、芫根为主,全乡16个村,贫困村就有9个,群众居住的房屋明显较差。乡*府所在地除了小学、卫生院、派出所外,只有10来户农户。电不通、水不通,通讯信号也极不稳定,这令熊艳菊不敢想象。
“面对藏族群众盼富裕、求发展的眼神,让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决心就种在了我的心里。”回想第一次下乡的情景,熊艳菊说,要做到这点,熟悉了解当地县情乡情是前提。回到单位后,熊艳菊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白玉县志》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农牧业生产情况等,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请教。在了解县情乡情概况后,又多次进乡到村实地走访。恶劣的交通条件和工作环境没有吓退熊艳菊,一年多来,她先后走访了全县的17个乡镇,多次深入到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开展工作,详细掌握各乡镇的区位特点和农牧业生产情况,特别是当地群众的信仰和生活习惯等。现在的熊艳菊会说简单藏语,“吃糌粑、喝酥油茶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熊艳菊说。
引导带动
探寻增收亮点
今年11月6日,是熊艳菊最难忘的日子,用白玉县芫根作为原材料制作的第一批休闲食品开发出来了,近一年来的努力终于有结果了。
在白玉区乡走访过程中,曾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熊艳菊特别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条路不通就走其他路,熊艳菊把目光放在了当地的农产品上。经过走访调研,每家每户普遍种植的芫根引起了熊艳菊的注意。芫根亩产—斤,根部像内地的圆根萝卜,叶子像油菜叶,口感辛辣像大头菜,这是在内地没有的农产品。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又摆在了熊艳菊的面前:怎么利用芫根来带动群众增收呢?在当地销售?家家都有,没有市场。在内地销售?长途运输带来的品质和成本问题,还有市场接受程度,不可预见的事情太多了。
在隆兴镇工作时,熊艳菊一直负责合作社,参与了崇州市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示范项目相关工作,“合作社、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经营模式,她再熟悉不过。熊艳菊通过探索决定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她经过多方联系,终于让四川南方食品公司加入进来,帮助开发芫根休闲食品,并通过公司的销售网络推广芫根食品。现在,白玉县的10吨芫根已在公司的加工车间里,用芫根叶已开发出了第一批休闲食品。预计12月底,用芫根叶、块根开发生产的多种口味的芫根休闲食品将陆续出厂。
挖掘资源
助推旅游产业
熊艳菊说,白玉是她的第二故乡,风景非常漂亮,但“藏在深闺无人识”。多年来,由于交通不畅、位置偏远,外界对白玉的了解并不多。到了白玉后,因为工作的原因,她先后到了南区的火龙沟、巴巴海,昌台的日通坝子等地,当地的藏式民族手工艺、丰富的旅游资源让熊艳菊倍感惊叹,这也让她心里萌发了“我要为白玉旅游做点什么”的想法。后来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队友们,大家不谋而合,“我们应该把白玉旅游宣传推广出去。”
说干就干!为做好白玉旅游宣传策划,展示最真实、最原滋原味的白玉风情,熊艳菊和几位队友历时一个多月,再次走遍了白玉县的区乡,爬坡上坎确定白玉大大小小景点余个。高原上的乡村,没有餐馆,没有小卖部。他们饿了,就席地而坐,打开背包取出白面锅盔,配上凉菜,就是一顿美餐。一个多月下来,熊艳菊皮肤黑了,嘴唇脱了皮,人也瘦了,但是她却笑着说:“非常值得!”通过实地勘察、筛选,商讨形成了3条最能体现白玉特色和人文风情的观光线路。在白玉县委、县*府的认可和推动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今年7月正式启动了以“走近宁玛祖地、探秘父系之遗”为主题的白玉首届“康巴户外天堂”察青松多摄影大赛。大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港台等地的摄影师、户外爱好者到白玉采风旅游,极大提升了白玉的知名度,推动了白玉旅游业的发展。用熊艳菊的话说:他们是在用双腿勘察白玉最佳旅游线路,用眼睛寻找白玉最美风景,用双手描绘最魅白玉。
敢于担当
倾情倾智工作
由于工作原因,熊艳菊借调到了白玉县委组织部援藏办,负责援藏工作宣传报道、档案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不论在哪个岗位上,熊艳菊都是倾尽全力,一年多来,她整理完善援藏工作管理制度等10多项,编辑刊发《援藏专报》20多期,部分文章分别在《甘孜日报》、《四川法制》、《情系甘孜》等期刊发表20多篇,相关网站采用30多条。
在传帮带工作中,熊艳菊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传帮带组织部仁青绒布、小次姆和尹浩三名组工干部,采用“在干中帮,在学中带”的方式搭建好“传帮带”平台,在档案管理、信息报送等方面帮扶带学。
在结对认亲工作中,熊艳菊数次到联系点赠科乡,与乡村干部交流*建工作和产业发展,并与赠科乡格沙村白马一西、泽仁罗布等7户农牧民结对认“亲戚”,每次下乡她都要去“亲戚”家拉家常,关心“亲戚”家的生活情况和子女就学情况,并结合自身优势,在农业*策和农业技术上给予指导和服务。一年多来,“亲戚”成了熊艳菊在白玉最牵挂的人。
说起援藏体会,熊艳菊感慨地说:“援藏是艰辛的、寂寞的,每一天都是考验和锻炼,但作为援藏干部,我更是藏区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现在的白玉,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电亮白玉”工程的实施再也不怕停电,城市建设让街道整洁漂亮,全域旅游正在悄悄唤醒白玉这座魅力之城。熊艳菊说,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藏区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作一份贡献,是她的幸运。 (李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