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蜀门怀远六街灯火连文井汉原花影满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那里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zqbdf/250523/j9vil8r.html

“数里平岗别一天,茑花结伴踏轻烟,

醉眠芳草青山暮,仿佛天台洞里还”

(清.何明礼)

公元前年,秦灭巴蜀,降蜀国为侯国,在蜀地筑城置县。秦当时在蜀地筑四大名城:成都、临邛、郫、江原。东晋十六国时期,李雄曾设汉原郡于此,至清乾隆年间置分州于境内,遂又被称为分州。

江原,汉原,分州,曾经的古县,就是现在的怀远镇,名字来自于《中庸》:“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柔远人也则四方归之,怀诸侯也则天下畏之。”有史以来,由于怀远地处军事要冲,历代皆于此设有布防,因而向有“蜀门”之称。

怀远古镇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境内文井江横穿贯通,江水环绕上西街,西街、正东街穿场而过,江水入街,致使古镇四季流水淙淙、棠棣丛丛,从而为古镇平添几分风韵和生机。

“六街灯火连文井、汉原花影满琴堂。”在清乾隆年间,古镇已有东南西北四条街道,并均设栅门,清光绪初年又增至八条街道,到解放初期,怀远街巷已有21条、后又陆续新建拓宽了不少街道,加上有庙宇、宗祠、会馆、教堂等古建筑,其规模在川西地区都堪称一流。

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建筑多为穿木结构,所有的连接处不用铁钉和胶水。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是怀远古镇的基本风格。古镇现存街道30余条,而小北街、上新街、下新街、上西街、棕绳街等将保存统一、完整的古朴历史风貌。

在怀远镇,不仅看到有完整的穿斗结构木板铺面的老房子,还有不少当年应该是十分精美的门洞、木雕等建筑装饰。

林氏宗祠又名天后宫,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也有的说建于清道光11年),主建筑至今保护完好,算是怀远的标志性古建。祠前照壁长34米,通高6、4米,左右开园形砖石结构拱门,仿木结构悬山式屋面,照壁三叠檐歇山式脊,檐下石匾阴刻楷书“林氏宗祠”,壁面墨绘云水蝙蝠,祠内四合院为砖木结构。

天后宫院内完完整地保留着天后圣母林默的神橱,纯楠木制高宽约3公尺见方,厚4公分,林默的事迹和清代列位皇帝对其敕封均记录于上,字迹约2公分大小,俊秀而刚劲,雕刻精美。

商业街又名小北街,全长米,街道两旁为对称木结构古建筑,原为州风署衙门所在地,现存街房大都建于民国八年(公元年),原建为商家专用的前店后院。门面连排街房,整齐划一,木结构单檐,青瓦、穿逗梁架,出挑为檐,穿、挑上架板为楼,成吊脚,楼层临街为走廊。门厅楼上房间为营业用房,楼廊相通,通高7米,石柱拱门,门楣上设栏柱,栏柱上下塑香炉,擂花瓶等。

洄谰塔为怀远古镇标志性建筑,清同治五年(年)建成,距今已有年。塔型六方,高九层约39米。塔中空,约10㎝垂直孔自塔底可直视顶端,上八层六个面有窗户,可眺望怀远远山近水,每层均有正反呈螺旋型阶梯,可拾级而登至塔顶,下三级内壁有龛,龛为三叠檐楼阁式,龛内原有神像,壁上墨绘渔鼓简板、剑、笛、眉、花蓝等碑谓“暗八仙”以及山水花草等。

据说当时的怀远地方官“分州县佐”冯权通地理风水,说分州是个船型,在水上漂移,易遭火劫,又不出人才,需建一塔以挡风水,既避火灾还能出人才。该塔计划建11层,说是这样怀远便能出个举人和1个状元,但因为集资不足回澜塔最终只建了9层。

怀远最有名气的“三编”:藤编、棕编、竹编,几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艺术品,沿街摆开,让人眼花缭乱。一根藤条的经纬一跨越便是千年,怀远藤编技艺年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通场穿着,怀远镇吃喝”。因地域气候、饮食习俗等因素,怀远镇的风味小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众多风味小吃中以怀远“三绝”最为著名。

“怀远三绝”最初是叶儿粑,冻糕,三大炮。后来变成了叶儿粑,冻糕,豆腐帘子。

叶儿粑的历史则可追溯到西晋时代,前身是家喻户晓的“菜扁子”,后经不断改进而成具有特殊风味的叶儿粑。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包上肉馅或糖馅,用柑橘叶包着蒸熟即可,可以做到三不粘:不粘牙、不粘筷、不粘盘。

冻糕在怀远已经有年的历史,是怀远镇蒋三麻子首创,他从民间打年糕、做冻馍馍传统食品制作工艺中吸取经验,以大米、糯米、猪油、红糖、芝麻等为原料精制而成,泡如海绵,入口化渣,又称“香油冻糕”。

至于豆腐帘子,据说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但因为有个霉变的过程,所以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看个人的口味爱好了。

被现代城镇包围的旧镇,开发迟缓,虽然破败简陋,却如怀远这个名字一样,更能令人细细体味千年风雨的沧桑浸蚀,感受古镇人真实的生活方式及其生存状态。总的来说,是一个很有川西小镇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有些小巷子,适合安安静静地走一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