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城乡融合发展,成都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澎 [复制链接]

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乡村振兴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在主动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聚力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新发展阶段,成都当前正抢抓获批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大机遇,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在多平方公里天府大地上奋力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成都画卷。

年收入增近3倍,成都脱贫攻坚答卷亮眼

今年2月25日,在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已永久性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机构更迭背后,也是中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回望过去数年,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成都精准施策、高质推进,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春节长假刚过,简阳市平泉镇荷桥村的田间地头已是一片忙碌。千亩荷塘掩映着川西民居,如画的美景引来游人如织。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

简阳市平泉镇荷桥村

在过去的几年中,荷桥村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探索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路子,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将达到.75元,产业规模日趋完善,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不仅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不仅是荷桥村,成都市个省定贫困村(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为86个)都迎来了这样的“千年之变”。

自年5月成都市代管简阳以来,围绕“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总体目标,成都举全市之力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共落实各级资金数十亿元,同时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帮贫助困,全市剩余的全部省定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提前完成减贫任务,已脱贫户年人均收入预计将超过元,是年代管时的近3倍,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超过省定标准5倍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大幅改善。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成都近年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4∶1。

02巩固成效,农业现代化筑牢乡村振兴底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新年伊始,成都市出台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首当其冲。而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筑牢乡村振兴底盘,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事关每个城乡居民的幸福感。

据悉,下一步,成都将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定一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切实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去年3月,成都向全国、全球发布了成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机会清单”,温江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天府现代种业园等7个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整体亮相,现场集中签约14个重大项目、协议金额56.2亿元,推动高能级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加快构筑,也加速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成都大邑县,“云种田”“云收割”成了这里的特色。一位农户掏出手机演示:点开专用的APP,自家田块地图便显现出来。上面有农资、作业、收粮、金融4个板块,涵盖了种田全流程。农户只需在APP上圈定地块,选择相应业务,确认下单,第三方公司会直接来完成作业。而且田块上安装了红外网络球型摄像机,作业过程甚至农户都不用到现场,这极大提高了村民劳作的便利与效率。

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

年,成都已完成25.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启动32.8万亩建设项目。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累计引进国内外一流科创团队88支,组织实施协同创新重点项目个。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郫都区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崇州市、大邑县等7个试点县(市)获批开展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试点。

03城乡互动共生,融合发展全面提速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以深邃洞察和战略远见为成都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今年2月,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这意味着,对成都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探索“成都范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园城市理念蕴含大历史观、体现哲学辩证思维、充满为民情怀,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归依,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说,“要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站在城市和乡村“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成都深刻认识农业农村时代价值,将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大力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创、电商、会展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崇州的竹艺村就是一个范例。这座原本寻常朴素的林盘村落,依托特色建筑“竹里”,逐渐衍生出住宿、旅游、文化手工体验等相关业态,随着人才和新兴业态的不断加入,竹艺村如今成为“国际范、天府味、竹编韵”新中式川西林盘代表,并实现了“景观上有看头、文化上有说头、经济上有赚头”。

崇州竹艺村

知名经济学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认为,“随着人民消费结构提档升级和消费模式转变,乡村旅游、乡村民居、乡村文化、乡村生态的价值必然日益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空间将不断拓展。”

年,成都乡村旅游总收入为.6亿元,相比2年的.3亿元增长了近3倍。今年春节黄金周,成都接待总人数为.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亿元,双双位列全国第一。其中近郊周边游人气火爆,崇州竹艺村、蒲江明月国际陶艺村等40余个乡村游热门景点成为当仁不让的客流量大户。

去年底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成都“十四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方向:大力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蜀地兴农,自古如是,多年前,唐代诗仙李白用“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描绘“锦绣天府、理想家园”的大美意境,寄予了景城相融、人城和谐的美好愿景。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展望新发展,年,成都将坚持把城乡融合与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实现“十四五”高位开局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