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古称蜀州,是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代管。
这里的罨画池是崇州市市中心的一处园林,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唐代,从蜀州城西北向东南穿行的河流是州圃后园与民居的界河,高适诗中可见沿河植柳。五代时采土筑城,城内形成西湖与东湖。北宋赵受邀来游时,东湖已名为罨画池。加之后来苏轼的孙子苏符任职蜀州时的增建以及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
常璩/p>
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州)人,东晋史学家。
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年,成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全书共十二卷,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
杨遇春/p>
杨遇春,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每遇军务,无不从伍驰驱。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临战常顶石冒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被嘉庆帝称为“福将”,与杨芳并称“二杨”。在陕甘总督任上十年,请免梨贡,裁减冗员,裁减军队,组织屯垦,改良马政,加强防务,合并机构以节浮费,为开发西北边疆做出贡献。
唐慎微/p>
唐慎微,宋代医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后迁居成都。世代为医,元佑(-)曾从师于李端伯。为人诊疾,且不论贵贱,更不避寒暑风雨,有召必往。经多年收集整理,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
该书总结前代药物学成就,举凡经史百家,佛书道藏中有关医药记载,均加择录,收药达一千七百条。其书初成于元丰五年(年)前后,后经陆续增补,约于元符元年至大观二年(-年)间定稿,由艾晟校补刊行,名《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政和六年(年)医官曹孝忠据此重新校正,名《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明.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主要以此为蓝本。
谢攀云/p>
谢攀云,四川崇庆县(今崇州)人,清乾隆戊申年间(年)举人。曾任湖南宁乡县知县等职。明朝天启初年始修,清嘉庆十六年州牧谢攀云在原址易砖为石,造至二层又止,清嘉庆二十二年,州牧安佩莲续建,前后历时年竣工。塔为七层楼阁式,青石叠砌。通高33米,底径13米,平面呈八方形,塔身由底层依次上缩,塔基拐角处浮雕力士托塔,每层飞檐出翘,外设佛龛,铭刻文字,攒尖式宝顶,塔内中空,设旋梯,可拾阶而上至塔顶。
中寤/p>
中寤,蜀州(今四川崇州)僧。高宗仪凤间,传青城民王仙柯服道士所遗灵丹,拔宅上升。后中寤于龙池山见其精神爽朗,异于常叟。询其飞升之事,王仙柯告以实为全家隐于后山,修道求长寿而已。中寤遂作诗以赠。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七引《北梦琐言》。《全唐诗》存诗1首。
赠王仙柯:
瞻思不及望仙兄,早晚升霞入太清。手种一株松未老,炉烧九转药新成。
心中已得黄庭术,头上应无白发生。异日却归华表语,待教凡俗普闻名。
唐求:
唐求,一作唐球,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佑年间前后在世。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唐隐居”。王建占据成都后,召他为参谋,但他拒绝与之合作。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求写诗每有所得,捻成纸团,投入葫芦中,未曾示人。至晚年,将诗瓢投于味江中漂流而去,且祝愿说:“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因此时人称为“一瓢诗人”、“诗瓢”。其诗仅存35首半,在《全唐诗》中自成一卷。
当然,崇州历史上还有很多历史名人,你还知道哪些崇州历史名人呢?